拨打热线: 156-0036-6678
专注检测技术10载以上
专业技术积累,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联系方式
156-0036-667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检测 > 植物检测

植物检测

棒曲霉素检测

更新时间  2025-07-14 15:46 阅读

棒曲霉素检测.png

引言

棒曲霉素(Patulin)是一种由多种霉菌(如青霉属、曲霉属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于腐败水果及其制品中,尤其是苹果及其加工产品。

其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免疫毒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3类致癌物。

随着食品工业化发展,棒曲霉素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因此,建立、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范围

棒曲霉素的检测主要针对以下领域:

水果及其制品:苹果、梨、山楂及其果汁、果酱、果脯等加工产品;

农副产品:受霉菌污染的谷物、饲料;中药材:储存不当导致霉变的中药材原料;

环境样本:土壤、水体中霉菌的代谢活性监测。

检测项目

棒曲霉素检测的核心目标是定量分析样本中棒曲霉素的含量,具体包括:

棒曲霉素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霉菌代谢产物的种类与浓度分析;

食品加工过程中棒曲霉素的残留量评估;

环境样本中产毒霉菌的分布与活性监测。

检测方法

目前主流的棒曲霉素检测方法分为理化分析法和生物学检测法两大类,具体如下:

1. 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是棒曲霉素检测的“金标准”,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定量分析。其步骤如下:

前处理:样本经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

色谱条件:反相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紫外检测器波长276 nm;

定量分析: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浓度,检出限可达2 μg/kg。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LC-MS/MS结合高分离能力与高灵敏度,适用于痕量及超痕量检测:

样本经QuEChERS法快速提取;

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定量离子对为153>109;

检出限低至0.5 μg/kg,满足欧盟标准(≤50 μg/kg)。

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适用于高通量筛查,操作简便且无需复杂设备: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

检测限为5 μg/kg,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4. 薄层色谱法(TLC)

TLC作为传统方法,成本低但灵敏度较低:

样本展开后,通过紫外灯或显色剂(如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观察斑点;

检出限约为20 μg/kg,适用于初步定性分析。

检测仪器

不同检测方法需配套专用仪器:

液相色谱仪:配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需与液相色谱联用,优化离子源参数;

酶标仪:波长范围涵盖450-650 nm,支持多通道检测;

薄层扫描仪:用于TLC斑点的定量分析。

结论

棒曲霉素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HPLC和LC-MS/MS凭借高精度成为实验室首选,而ELISA和TLC则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

未来,随着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检测方法将向更高灵敏度、自动化和便携化方向演进。

建议加强食品生产链的全程监控,并推动检测技术的标准化与国际化,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